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楊基霖)道縣堅持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,將群眾多元化解糾紛全面融入司法服務保障范圍,不斷強化糾紛源頭治理,多舉措化解矛盾糾紛,促進社會和諧穩(wěn)定。
拓寬線下渠道從源頭上化紛。以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為基礎,建立集糾紛預防,訴訟服務、立案登記、訴調對接、涉訴信訪等功能子一體的線下訴源治理服務平臺,引導當事人理性表達訴求,實現訴源治理工作規(guī)范化、系統(tǒng)化和常態(tài)化。與此同時,大力推動醫(yī)患糾紛、勞動爭議、交通事故、物業(yè)糾紛等12個行業(yè)和領域的專業(yè)性調解平臺建設,通過訴訟外調解組織建設,有效滿足了群眾多元化的司法需求,切實緩解了法院案多人少帶來的審判壓力。
下沉治理重心從機制上治紛。充分發(fā)揮鄉(xiāng)鎮(zhèn)場(街道)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的領導核心作用,健立下發(fā)《道縣加強訴源治理,進一步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實施方案》(試行)《道縣加強訴源治理,進一步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考核細則》等工作機制,從機制上做到非訴為主、訴非銜接。同時,對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原則上訴前要由基層組織組織調解,并將萬人訴訟率納入全縣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平安建設考核評分項目,充分發(fā)揮網格員、“法律明白人” 、法律工作者的作用,通過密織的調解網絡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矛盾糾紛化解。
搭建網絡平臺從時效上解紛。為滿足信息化時代群眾對多元解紛的需求,“讓百姓少跑腿,信息多跑路”,全力打造網上訴訟服務中心、陽光APP、12368司法服務熱線與網絡調解平臺,構建立體化全天候普惠式訴源治理綜合服務平臺,將群眾家門口解決不了的糾紛引入網上專業(yè)平臺化解。與此同時,還注重通過受案和信訪大數據分析和態(tài)勢研判,強化調研預判,發(fā)現苗頭性風險后均及時報告并提出建議意見或者處理方案,做好矛盾糾紛事前預防處理。
今年以來,通過訴源治理,全縣調解化解矛盾糾紛359起,調解成功率達83.62%,當場司法確認案件23起,有效將一批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,化解在萌芽,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。
責編:左爽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